作者:王唯權傳道
從大學到現在,服事年輕人也有十多年的時間。從小組的4W或5W模式,到團契制的領會方式,到依照服事族群的特徵而演變的混合模式(hybrid-model),我都嘗試過。
如果你問我,哪一種形式最好,我會說:都好,也都不好。
事實上,我認為這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因為這可能是種焦點的錯置。
如果今天,我們所經營的是一座汽車組裝工廠。你問我,組裝過程中是否有最理想及最能優化產能的動線。那我會說:絕對有的。但是今天,教會的使命並非是機械或工具的生產。我們所要帶來的改變也非僅是物質上的變化。
主所託付我們的,是靈魂,是生命,是三一神照著自己的形象所創造的人群。
還記得在神學院曾有一位教授,在第一堂課時請學生自我介紹。我一向認為這是課堂中最浪費時間的程序,有時候也不免懷疑這是教授拖延時間的伎倆。但是,這次略有不同。
猶如往常,第一個學生站起來潦草的介紹了自己的名字、出生背景和主修科目後,隨即打算坐下。但是,他的舉動被教授緊追的問題制止了。
「你為什麼會想要研讀這門科系?」學生霎時沒有反應,似乎沒想過教授會這麼問他。
「這門科系裡,是否有對你影響深遠的人?他如何影響了你?」
雖然稍顯結巴,學生在教授追問後,慢慢道出G·K·卻斯特頓是如何使他對哲學產生興趣。話夾子打開後,兩人一聊就聊了有四、五分鐘。
這是一堂教室坐滿了人的神學課,約有四十人左右。試想,如果每個人都這樣被老師採訪一番,全程將耗費多少時間?沒錯,將近三小時左右,也就是當天課堂的長度。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樣的情況絲毫不感興奮,甚至有多次想要離開教室的打算。過程中,我也曾經懷疑,教授是否有辦法堅持到最後,在這三小時中重複這枯燥乏味的訊問。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當教室中約有四十人等的同學一一自我介紹及接受採訪後,課堂只剩不到五分鐘的時間。
就在這五分鐘內,他教導了學生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基本的神學功課。
這個課題牽扯到人身為神之創造既有的尊嚴。
他說:「如果你真的相信人是神照著自己的形象所造——即,人就是神之形象的載體的話——那你就必須同意,剛才我們所花的時間是必要,且有意義的。」
他說得沒錯。
正確的神學人觀告訴我們,神的形象並非僅反映於任何特定的性別或甚至兩性的綜合;神的形象是藉由全人類而得到完整的闡述。
如果我們渴望能夠更全面的認識神及祂的形象,我們勢必需要更留意我們周遭的靈魂及生命——認識他們,並花時間給他們。
每當有牧者、傳道人過度強調事工的效率及果效之時,我都不免憂心。花時間給弟兄姊妹不是件丟臉或沒效率的事情。他們不是問題或麻煩,更不是事工擴展的工具及手段。
他們就是所有傳道人之所以被呼召的根本原因。
換句話說,如果每當弟兄姊妹找我們約談,我們就心感浮躁或不耐煩的話。這代表,我們對事工本質的認知,可能有先後倒置的問題。
錯的,不是弟兄姊妹不經意地打斷了我們的工作或休息,卻是我們忽略或輕視了他們既有的尊嚴。身為神的創造,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神在永恆中對自己的本相所做的弘大敘述的一部份。錯過他們的故事,是我們錯過了神對自己更完整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