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知足的秘訣

信息分享:王唯權傳道
腓立比書 4:10~23
10:我靠主大大喜樂,因為你們關懷我的心如今又表現了出來;其實你們一直都關懷我,只是沒有機會罷了。 
11:我並不是因缺乏而說這話,因為我已經學會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 
12: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任何事情,任何景況,我都得了祕訣。 
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14:然而,你們能和我分擔憂患是一件好事。
 15: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開始傳福音、離開馬其頓的時候,在收支的事上,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和我分擔。 
16: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再差人來供給我的需用。 
17:我並不求甚麼饋贈,只求你們的果子不斷增多,歸在你們的賬上。 
18:但我已經如數收到,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饋贈,當作極美的香氣,為上帝所接納、所喜悅的祭物。
 19:我的上帝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20:願榮耀歸給我們的父上帝,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21:請問候在基督耶穌裏的各位聖徒。跟我一起的眾弟兄都問候你們。 
22:眾聖徒都問候你們,特別在凱撒家裏的人問候你們。 
23:願主耶穌基督的恩與你們的靈同在!
過去這段時間,我們花了八個禮拜討論腓立比書。今天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講道。
在最後的這十四節的經文中,有兩個核心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在第10節和14到20節,當中,保羅特別感謝腓立比教會在福音的事上與他同工。這裏指的同工不僅是精神上的協助,但卻是在財務上的實際幫助。
保羅提到,就在沒有任何教會願意支援他的時候,腓立比教會伸出了援手。我們也知道,當時的年代,就是在金錢上的協助,也不像現在這麼方便,通過銀行轉帳就能完成。為了協助保羅,腓立比教會特別差派的使者以巴弗提也在過程中也差點病危。因此,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是相當的感謝。
第二個重點是第11到13節,也是今天的信息所著重的重點,談論到【知足】
因為時間的緣故,我沒有辦法同時涵蓋兩個主題。今天會著重於【知足】,不是因為另外一個重點不重要。事實上,不管是從篇幅或是整本書信的結構來看,「財務上的同工」對腓立比書這封書信來說,都相當的重要。
也許之後有機會,我,或者其他的牧者可以再回來分享這個主題。
我不認為教會談論金錢在根本上有太大的問題,只要我們真理扎根、心態正確、動機正直,「金錢」或「財富」都可以是相當榮耀神的講道主題。
今天講道的主題是:【知足的秘訣】
其實,我平常不太愛用「秘訣」這兩個字。因為,這很容易給人有「行銷」的感覺。許多時候,在談論屬靈的事,我也都盡量避免使用「秘訣」這個詞。因為,「秘訣」會讓人有捷徑可走的錯覺。好像你買了我的產品,或聽了我的意見,你就一定會成功——擠進人生勝利組一般。不過,今天是特例。
為什麼?因為保羅自己也用了這兩個字。如果神自己都選擇了用「秘訣」這個詞來啟示【知足】的教導的話,那我想,我這麼說也就不算用詞不當了。
我們也要問,這是否也表示,【知足】是真的有捷徑的?【知足】真的有捷徑嗎?……容我先賣個關子,你們聽下去就知道了。
今天的講道的大綱非常簡明——有三個部分:
1、為何【知足】?或者,更具體來說,為什麼探討【知足】這個命題?
2、何謂【知足】?聖經是如何定義知足?
3、如何【知足】?如果知足很重要,我們要如何達成這個目標或達到這個狀態?
1. 為何【知足】?
【知足】這兩個字在原文也可以翻譯為「滿足」。為什麼【知足】或「滿足」這個命題對基督徒來說這麼重要?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因為大家都在討論」。如果我們不討論,別人也會討論;如果教會內不討論,教會外也會討論。事實上,這個議題普及程度不分老女老少。不管是正在讀書的學生,或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工作已經相當有經驗的主管,或是以家事為業的家庭主婦;事業已經達到巔峰的職業人士,或是已經退休的教授或老闆,都在不同的時候和人生不同的階段問過同樣的問題?我要怎麼做,人生才會過得滿足?我要怎麼活,人生才會過得幸福?
也是因為大家都在談論的緣故,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不一定清楚知道如何看待這個議題。給大家幾個例子:
前一段時間在亞洲,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叫「小確幸」
「小確幸」是什麼?它的意思是:小而確實的幸福感。
這個詞源自於一個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的散文。
如果你不知道「村上春樹」是誰,你可以問你旁邊的年輕人。據說,他的愛情小說在中國的銷售量,是超過任何外國名著的。
這個詞背後的精神在於「從小事上尋找滿足和幸福」
對村上春樹來說,「小確幸」是什麼?對他來說,小確幸是「激烈運動後,來杯啤酒的感覺」。或者是,「在逛二手唱片行正巧看到一直想要的唱片」。這就叫小確幸。
你可能會覺得很可笑,但是「小確幸」這樣的想法的確相當受歡迎。連張愛玲都表達過類似的觀念。她在散文《天才夢》說: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風笛),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頂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
這麼平凡的經歷在張愛玲的筆下的確變得相當的生動有感。
從「小確幸」的角度來看,生活很容易滿足。只要我們要的不多,並學會從中享受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這就是幸福,這就是滿足。這就是知足。你是否也認同呢?
很明顯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種人生觀。
日本的趨勢學家和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認為這種「小確幸」正是日本經濟衰退的主因之一。如果你不認識大前研一,你可能聽過他寫的《M型社會》這本書——裡面描述日本的社會結構主流將由中產階級轉變為富裕與貧窮兩個極端(意表,中產階級將逐漸消失)。
他在一本叫做《低IQ時代》的書中,批評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物慾,更沒有發奮向上的心…(並)只對半徑三公尺內的東西有興趣」。他說年輕人要的「充其量只是在身邊的狹小世界中所獲得的一種快樂。小小的夢想、身邊的朋友、暖烘烘的幸福!…這種世界觀『非常內向』」。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過於容易滿足。而如此狹隘的視野將導致國家逐漸失去競爭力。
跟大家分享這兩個矛盾的世界觀之後,我想問大家,你覺得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兩個加起來除以二嗎?還是兩個都是正確的?其實你現在怎麼想都好,因為這正是我的重點。
雖然我們週日都來教會聚會,但其實,我們在看待【知足】或【滿足】這類的議題的時候,我們其實都有各自的想法。而今天,我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大家釐清,知道身為基督徒,我們在這方面該有的基本觀念和認知框架。
我剛才說:【知足】這個命題對基督徒來說很重要。
第二個理由非常的簡單:因為大家都在尋找【知足】的方法和答案。剛才第一個理由,是因為世界為我們提供了太多了不同的想法。而第二個理由反映的是第一個理由背後的原因。為什麼世界上會有這麼多的人和這麼多的書都在討論【知足】或「滿足」或「幸福」這類的話題呢?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尋找人生能夠「幸福」的答案和辦法。
如果聖經在這方面的確有提供辦答案和辦法的話,那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就更是應該要知道了。
在原文,【知足】是 αὐτάρκης (autarkēs)。它是由兩個字拼湊起來的:αὐτός 和 ἀρκέω。αὐτος出現在字首的時候,通常是「自我」的意思;而ἀρκέω則可以翻譯為「滿足」。當我們最直接的把這兩個拼在一起的時候,它們就會變成「自我滿足」;或者換一個說法,是「自給自足」。
但是問題來了。當保羅說「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的時候,他的意思真的是說他可以「自足」嗎?如果是的話,他為什麼還需要腓立比教會在財務上的資助呢?真的是這個意思嗎?答案:當然不是。那如果不是的話,保羅為什麼要選擇使用這個字?事實上,這個字在整本聖經中只出現過一次,就在今天的經文裡。而保羅選擇用這個字,應該是刻意的。
我再說一次,聖經裡的【知足】指的不是「自足」或「自給自足」。保羅會用這個詞,是刻意的。
為什麼會說是刻意的?因為當時的羅馬社會正普遍流傳著一個哲學思想流派,稱為:「斯多葛主義」。「斯多葛主義」認為人的獨立或「自足」是一切美德的根本。換句話說,他們認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就應該要完全獨立,不去倚賴任何外在事物或任何人;他自己,就是最強大的力量。
這跟李白所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很類似——是個相當樂觀及人本的思想。
斯多葛主義宣導:人應當要自給自足,並在遇到任何環境之阻力的時候,靠著自己的意識勝過。
相較之下,保羅是怎麼看待【知足】的。他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任何事情,任何景況,我都得了秘訣。」
【什麼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2-13)相較於斯多葛主義,保羅也說,我凡事都能做。但是,他的自信是從哪裡來的?是因為他很了不起嗎?不是。保羅之所能這麼有自信是因為他知道,他的力量是從神而來的。
請注意,保羅沒有直接說,我靠著我的主,凡事都能做。雖然這樣說也沒錯。但是他為了跟「斯多葛主義」有個對比的緣故,所以他特別用一個別稱來稱呼主的名字。他稱主為「那加給他力量的」。換句話說,保羅是在說:你說你很行,因為你很有力量;但是我告訴你,我也很行,甚至更行,因為我的力量是從神而來的。
其實腓立比書4:13是其中一個最常被基督徒誤用的經文。很多時候,我們讀聖經不看上下文。所以,我們讀到4:13寫:「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我們就以為這節經文指的「凡事」是任何的事情,無限上綱的引用及應用這節經文。但是,這裏指的真的是「任何事」嗎?比如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我從四層樓跳下去也不會受傷!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我可以三個月不吃飯!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我考試不用預備也會拿A!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我一定能夠建立一個百萬或千萬價值的商業王國!…是嗎?
請仔細聽,我不是在否認神的能力。
路加福音1:37說:“For nothing will be impossible with God.” 新譯本翻做:「因為在上帝沒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耶穌也告訴我們:「在人這是不能的,(但是)在上帝凡事都能」(太19:26)。我不是在否認神的能力,我是在否認有人以為:因為神能,所以我就一定都能。神能夠做的事,祂不一定也讓你做。
神也不一定凡事照著你所期許的做。有些時候,人會問,為什麼我禱告,神都沒有垂聽?我期盼要發生的事情,都沒有發生?
答案:因為,祂像人,或應該說,人像祂,有自由意識、是自主的。
如果神是真的,祂就是自由的、自主的。
你不能控制祂——你能控制的叫假神、叫幻想、叫偶像,不叫上帝。
回到今天的經文,如果,保羅指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那麼,他指的是哪些事呢?讓我們複習一下今天的經文,保羅說:「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4:11)。
哪些景況?「處卑賤」或「處豐富」,「飽足」或「飢餓」,「有餘」或「缺乏」;總括來說,是「任何事情,任何景況」。換句話說,當保羅說,他「凡事都能做」的時候,他是在指環境;他是在說:靠著主,我任何環境都能面對,並且知足。
大家不要以為這麼理解這節經文會使它失去「震撼力」。我們不要忘了保羅寫腓立比書的時候他的處境為何。他是被關在監牢裡,並很可能被判死刑的。
當保羅提到「處卑賤」、「飢餓」和「缺乏」的時候,他並不只是在描繪心靈的貧瘠。他指的也是處境上、肉體上和物質上的。為了幫助大家更能設身處地的認識保羅的經歷,我想讓大家看兩段經文。保羅有過什麼樣的經歷?
哥林多前書4:11-13: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並且勞苦,親手做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
哥林多後書11:23-28也說:我……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裏。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裏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
親愛的弟兄姊妹,當保羅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的時候,他不是隨便說說,更不是沒有經歷。
你正在經歷憂傷、患難及痛苦嗎?我不敢說我能夠完明白你的處境。雖然我自己也經歷過許多的失敗、受傷及灰心氣餒的事,我知道有更多的人有著比我更深刻,並更艱辛的故事。事實上,我也不難想像,現在的你可能就正在面臨這樣的困境及挑戰。但是,我想鼓勵你~因為神要鼓勵你~當你倚靠祂的時候,你就能夠面對你現今的挑戰。這不是一種阿Q精神,或正面能量的思考方式。卻是因為我們所相信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在祂沒有不可能的事!祂必要將力量加添於你!
所以,何謂【知足】?【知足】不是不看環境或逃避困難。【知足】不是小確幸,怕失望所以只敢將眼光放在小目標上面——好像目標小一點,就比較容易過得幸福和滿足。不是的!知足,是不怕成功,也不怕失敗;不怕大目標,也不怕小目標;不怕賺錢,也不怕賠錢;不怕有飯吃,也不怕挨餓;不怕挑戰,也不怕風險;不怕順境,也不怕逆境。
【知足】,是什麼都不怕,因為【知足】不是靠自己,卻是靠上帝。
我們在今生不論面對貧、富、生、死,都能得著滿足。為什麼?因為〖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的心〗(提後2:7);因為當我們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我們凡事都能做!【知足】,是在任何環境中因為有主,而得到滿足。
從此看來,聖經所描繪的【知足】跟世界所描繪的,是截然不同的。
3. 如何【知足】?
所以我們要如何知足?允許我先和我們當中尚未是基督徒的朋友分享:
擁有三個牛津學位的英國文學巨人C. S. Lewis曾經這麼說:「慾望(desires)若是無法得到滿足,生物(或,被造物)就不會有與生俱有的慾望。如果嬰兒感到飢餓,就有食物可吃。如果小鴨想游泳,就有池水讓它游泳…….如果我發現自己有一個這個世界無法滿足的慾望,那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我是為了另一個世界而被造的。」
身為基督徒,我們相信人只有在選擇為神而活的時候他才會找到終極的滿足。
而當我們為神以外的理由而活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會充滿了恐懼和焦慮。
而【知足】的反義詞就是「貪婪」和「不滿足」。我們永遠會想要更多,我們卻永遠得不到滿足,導致我們不斷的在空虛和憂慮中徘徊。
知名藝人瑪丹娜,她是為了成為獨特和為了卓越而活。這是她一次在Vogue雜誌專訪中的自白:「我人生的動力是源自於我對平庸的恐懼。這一直以來是我的動力。每次當我有突破的時候,我就感覺我是個非常特別的人,但是接著當我什麼都不做的時候,我很快的會覺得自己非常的平庸及無聊。因為即使我今天已經成為了擁有某種成就的人(somebody),我仍舊需要持續地證明我就是那個人(somebody)。這樣掙扎從來沒有消失過,並且我認為它永遠不會消失…」
當一個人人生最終極的價值感、存在感和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的成就之上的時候,他最怕的事情,就是成為一個平庸的人(a nobody)。當一個人最終極的價值感及存在感是建立在別人對自己的肯定的時候,他一輩子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別人的眼光。
所以當【知足】的定義是如此狹窄的時候,這表示,一個人若是渴望於今生能找到「滿足」,他就會需要先與神建立關係。
要建立什麼樣的關係?聖經描述這個關係為一個「父子」的關係。因為,只有當人成為神的子女的時候,我們才能得著神一切的祝福及應許。
而你需要做什麼?你需要相信耶穌。你需要相信耶穌愛你,並在你還還做罪人的時候就為你而死。你需要相信,因為祂為你而死並於第三天復活,因此,你所有的罪都能得到赦免。最後,你需要相信,神創造了祢,而當你願意為祂而活的時候,你將經歷生命的滿足與喜樂。神很愛你。
再來,是我在主內的弟兄姊妹:
所以【知足】的秘訣是否是個捷徑?我很希望說「是」,但事實卻是「不是」。
依靠主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它是個知足的「秘訣」,但它不是三兩下就能學會的。
當保羅說「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4:11)的「學會」這兩個字的時候,他用的希臘文帶有「持續學習」的意思。我之前已經分享過,他是經歷了多少的事情,才逐漸學成【知足】的功夫。
但是,從腓立比書裡面的記述,我們也看得出來,保羅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他真的很喜樂。「喜樂」這個詞(動詞加名詞)在腓立比書總共出現了14次。
我們要怎麼操練【知足】?簡單來說,就是在任何環境中學習用真理——即神的眼光——來看待事情,並時常操練用神的話語來敬拜祂、像祂禱告。當我說「敬拜」的時候,當中包含了:讚美、認罪、祈求和感謝。
還記得上個禮拜的經文嗎?保羅囑咐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6-7)。不管順境或逆境,我們都要不時的學習用「禱告、祈求、和感謝」來倚靠主。尤其當心情低落及環境越困難的時候,我們就越應當提醒自己神的主權及應許。最後,想用詩篇56篇的禱告來鼓勵我們當中正在經歷困難的弟兄姊妹。我們一起禱告:
1 :上帝啊,求你憐憫我,因為有人踐踏我,
終日攻擊欺壓我。

2 :我的仇敵終日踐踏我,
逞驕傲攻擊我的人很多。

3 :我懼怕的時候要倚靠你。

4:我倚靠上帝,我要讚美他的話語;
我倚靠上帝,必不懼怕。
血肉之軀能把我怎麼樣呢?

5:他們終日扭曲我的話,
千方百計加害於我。

6:他們聚集,埋伏,窺探我的腳蹤,
等候要害我的命。

7:他們豈能脫罪呢?
上帝啊,求你在怒中使萬民敗落!

8:我幾次流離,你都數算;
求你把我的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裏。
這一切不都記在你的冊子上嗎?

9 :我呼求的日子,仇敵都要轉身撤退。
上帝幫助我,這是我所知道的。
10 :我倚靠上帝,我要讚美他的話語;
我倚靠耶和華,我要讚美他的話語。
11:我倚靠上帝,必不懼怕。
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12 :上帝啊,我要向你還所許的願,
我要以感謝祭回報你;

13:因為你救我的命脫離死亡。
你保護我的腳不跌倒,
使我在生命的光中行在上帝面前。
阿們!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Sunnylands“習奧會”莊園一日遊

10/10週六風和日麗,老少計有53位。在丁姐的祝福禱告下,聖靈保惠師同在,大家歡喜、快樂,平安的出發ㄧ日遊去!
車上、David帶動唱,我講笑話、猜謎,答對的還可獲金幣一枚,加上導遊的景點解說,下車、吃喝、玩樂,真是充實美好的一天。

早晨從LA出發, 首先抵達安納伯格莊園 &陽光之鄉 Sunnylands。
安納伯格莊園近來因為“習奧會” 而聲名大噪。實際上它是人稱為美國的『西海岸大衛營』,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國際會議中心,歷史上曾有多位美國總統在那裏和外國政要舉行會晤等活動。
下圖:我們到此一遊當然就在陽光之鄉的遊客中心大門拍張團體照囉!
安納伯格莊園建於1966年,包括主建築、會客區、3座客居別墅、1個私人的9洞高爾夫球場、11個人工湖和陽光之鄉 Sunnylands 中心景觀花園。
莊園內的景觀中心花園與自然和諧的融為一體。植物如同繪畫般佈置在場地,他們斑駁多樣的色彩和質地成為大地上繪畫的筆觸。
下圖:遊客中心服務人員為我們講說、介紹整個環境,並帶領我們繞園一圈,園中一種很特別的植物芳香,來個深呼吸盡情地吸取芬多精。
上圖:是2013年6月中美領導人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之際所留影。
下圖:長椅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紅杉木長椅複製品。
安納伯格莊園(英語:Sunnylands 英語原名:Annenberg Estate)是美國的一個著名莊園,位於加州蘭喬米拉市。莊園占地200英畝(0.81平方公里),由非營利組織安納伯格信託基金會負責運營。莊園是世界知名的國際會議中心之一。
安納伯格莊園曾經接待過七名美國總統,包括艾森豪、尼克遜、福特、列根、布殊、克林頓和喬治布殊,而曾到訪的外國政要,亦有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以及已故英國首相、「鐵娘子」戴卓爾夫人等人,難怪近年被打造成「西部大衛營」,意謂它除位於東部馬里蘭州的大衛營,另一個讓美國總統與外國元首舉行正式或非正式會談的地點。

我們在遊客中心的後花園又拍了兩張合照。
下圖:這隻陳設的魚會動又會講話,小朋友超愛的,駐足這裡流連不去。
建築西側的露台和咖啡廳臨著清爽的噴泉,徐徐的水聲舒緩而動聽,水面上倒映著沙漠遼遠的天空,建築師與景觀師齊心協力,將遠處山脈的美景框入園內。
坐在遊客中心內,眺望遠景美不勝收!
離開安納伯格莊園已是中午時刻,導遊帶我們去吃包肥,大家吃得飽飽的儲備下午的能量。
吃過午餐,我們轉往有“阿拉伯椰棗王國”之稱的椰棗園 。
此處是種植椰棗樹的大本營,生產椰棗量占全國百分之九十五,椰棗果實可烹可煮,最享盛名的是濃稠香甜的椰棗奶昔,遊客可在此品嘗到各種不同的椰棗產品。 
椰棗是伊斯蘭國家特有的果實,生長在乾旱的沙漠,由於它的營養等功效顯著,被世界公認為又一個生命的源泉。
從椰棗的成分中我們可以發現其組成幾乎都是單純的果糖,非常易於消化,甚至可以是糖尿病患者的代糖。此外,脂肪及膽固醇極低,不僅不用擔心肥胖的問題,反而因其豐富的維他命與礦物質可以增進機能,達到健康的訴求。
椰棗一般被譽為最有營養的干果,它被稱為沙漠麵包。
它富含鐵、鈣、磷、維他命A、B、B2、C、煙草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卡路里、纖維素及銅。含糖量高達55%到70%,主要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蛋白質含量3%,並含多種氨基酸,此外尚含有脂肪、維生素、無機鹽等。
古埃及人視椰棗的出產為豐收的象徵,而羅馬和希臘人則使用椰棗慶祝勝利和迎接凱旋的將士。
離開椰棗園後,本來導遊要帶我們前往白水公園,卻發現整修中只好轉往Riverside的Mission Inn參觀內外圍景觀。
步行中看到一個搶眼的中國風亭子,亭上還題著【華人先民紀念亭】,話說華人先民在這城鎮立了不少功績。
在亭旁的水泥地上,還有台灣李登輝總統的題字。

Mission Inn酒店建於1876年。
歷任美國總統,歐洲皇室和商業巨頭都在酒店華麗的活動場所進行自己的活動事務。

如今,Mission Inn酒店迷人的西班牙風格建築和室內設計依然存在。
而一系列的改進已經離開了酒店具有的當代精神,成為現代企業化的經營。

下圖:是總統座椅,坐坐乾過癮~。說不定後代子孫就是未來的美國總統喲!
下圖:兩座大砲陳列在庭中,也是小男孩的最愛。
今天到了現場就看到了兩對新人辦婚宴,場地真的是美輪美奐,是宴客的好地方!
以下幻燈片秀:因為這次小朋友不少,而且都會說中文,所以我以兒童詩歌做背景音樂,希望小朋友一起觀賞,喜悅自己也是片中的主角之一。

"
夕陽西斜!該是說再會的時刻了!親愛的朋友期待下次再次一起出遊囉!
記得每個月真愛與您有約喔!
gt;